中东火药桶又被点燃了! 最近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,把原本就紧张的美伊核谈判彻底搅黄了。 6月13日凌晨,以色列突然袭击了伊朗,直接导致原定6月15日的第六轮美伊间接会谈泡汤。 伊朗这边还没缓过神,6月30日又通过多个渠道放出强硬信号——如果美国真想谈,先保证伊朗不再挨打;要是再被袭击,以色列必将遭到“毁灭性回击”。
伊朗外交部副部长马吉德·塔赫特-拉万希在接受BBC专访时说得直白:“美国通过中间方说想恢复谈判,但有个关键问题没松口——谈判期间伊朗还会不会被袭击?我们的铀浓缩活动是和平用的,你们要我们停止铀浓缩? 可以谈丰度、谈产能,但说‘必须零浓缩’,否则就轰炸,这是丛林法则,我们不接受。 ”
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发言人谢卡尔奇更直接:“以色列不可信,我们现在比过去准备得更充分。 要是他们再敢来,迎接他们的将是毁灭性和压制性的回击。 ”虽然没具体说“回击”是什么,但从伊朗最近的动作看,他们显然不是空口白话——近期伊朗加强了核设施周边的防空部署,还公开了新型雷达和防空导弹系统的测试画面,甚至揭露了以色列在其境内渗透的间谍网络。
美国这边也没闲着。 自今年4月以来,美国和伊朗已经进行了五轮间接会谈,核心是谈伊朗核问题和美国解除制裁。 但第六轮刚被以色列搅局,美国的态度就有点矛盾:一方面通过阿曼等中间方传话想恢复谈判,另一方面又被曝出默许以色列的行动。有消息称,美国政府内部对以色列的袭击存在分歧,部分官员认为这会破坏谈判,但也有势力觉得“敲打伊朗”能增加谈判筹码。
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态度也很微妙。 安理会最近开了几次会讨论以色列袭击伊朗的事,但因为大国意见不一,没通过任何实质性决议。 俄罗斯和中国都呼吁各方保持克制,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,反对单边军事行动。 阿拉伯国家则大多保持沉默,只有少数国家公开批评以色列的袭击行为,担心冲突外溢影响地区稳定。
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到底是怎么回事?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(IAEA)的最新报告,伊朗目前铀浓缩丰度最高达到60%,主要用于核电站燃料,但确实超过了伊核协议规定的3.67%上限。 伊朗一直强调这是“和平用途”,并接受IAEA的核查,但美国和以色列坚称伊朗在“秘密发展核武器”,这也是他们推动制裁和军事施压的主要理由。
现在的情况有点僵:伊朗要谈判可以,但必须先保证不被打;美国想谈,但以色列不配合;国际社会想劝和,但两边都不肯让步。 6月30日塔赫特-拉万希说得清楚:“如果美国觉得可以通过轰炸让我们妥协,那他们错了。 我们准备好应对任何侵略,包括可能的军事行动。 ”
以色列那边也没松口。 虽然没公开承认6月13日的袭击,但以色列媒体援引匿名官员的话称,这次行动是为了“摧毁伊朗核设施的关键设备”,防止伊朗“加速发展核武器”。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在内部会议上强调:“伊朗的核威胁是对以色列生存的最大挑战,必要时我们会采取一切手段。 ”
从目前的迹象看,美伊谈判短期内重启的可能性不大。 伊朗坚持“不挨打才能谈”,美国却没法约束以色列的行动;以色列想通过军事压力逼伊朗让步,伊朗则用更强的军事准备反制。 这种“以压促和”变成“以压促战”的循环,让中东的局势越来越危险。
伊朗最近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动作也值得关注。 他们增加了军舰巡逻频率,还测试了新型反舰导弹。有分析认为,这是伊朗在警告美国及其盟友:如果进一步施压,他们可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,影响全球石油运输。 霍尔木兹海峡承担了全球约30%的海上石油运输,一旦封锁,国际油价可能飙升,全球经济都会受冲击。
美国虽然嘴上强硬,但实际动作很谨慎。最近没有增派航母到波斯湾,反而减少了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军事存在,避免和伊朗直接冲突。 有美国前官员透露:“拜登政府不想在中东再陷一场战争,尤其是大选年,经济压力本来就大,打一仗可能彻底翻船。 ”
以色列的态度则更激进。 他们的情报部门最近加大对伊朗核设施的侦察,甚至动用了卫星和无人机。 有以色列媒体报道,以军正在准备“更精准的打击方案”,目标是伊朗地下核设施的关键入口和铀浓缩设备。 以色列认为,只有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能力,才能消除威胁,但伊朗显然不会坐以待毙。
现在各方都在等一个“台阶”。 伊朗需要美国保证谈判期间安全,美国需要以色列收敛,国际社会需要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。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,这个“台阶”还没出现。 6月30日伊朗的表态,与其说是释放善意,不如说是划清底线——想谈? 先别打;打了,后果自负。
中东的局势就像一根绷紧的弦,稍微一点外力就可能断裂。 以色列的袭击、伊朗的反击、美国的犹豫、国际社会的无力,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,让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充满变数。 唯一能确定的是,如果各方都不肯让步,这片土地上的冲突只会越来越激烈。
易倍策略-在线配资电话-配资炒股平台皆-股票配资网-独家提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